CONTACT JTY
地址:河北省晋州市晋元路北1公里
全国服务热线:400-612-1658
传真:0311-87516003
邮箱:yongyuandejintaiyang@126.com
目前,全国冬小麦主产区土壤墒情总体较好,前茬作物生育进程接近常年同期,有望正常成熟腾茬,为适期适墒播种创造条件。大部分地区小麦种子数量充足、质量较好。据气象部门预计,秋季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到偏高,降水呈“北多南少”分布。针对今年天气的不确定性和小麦生产特点,要树立“七分种、三分管”“三分在农机、七分在机手”的思想,立足防干旱、防病虫、防冻害、防渍害,坚持适期、适墒、适量播种,力争一播保全苗,强化田间管理,培育冬前壮苗,确保安全越冬,夯实明年夏粮丰收基础。
一、秋冬种植技术
(一)品种选择
黄淮和北部小麦生产区选用丰产潜力大、综合抗性强(抗寒、抗倒、抗病)、稳产性好和品质优良的强筋、中强筋和中筋品种,旱地注意选用节水稳产的品种;长江中下游小麦生产区选用耐湿、耐渍、抗病(赤霉病为重点)、抗倒、抗寒、抗穗发芽及熟期较早的弱筋与中筋品种,根据市场需求适度扩大春性中强筋品种种植面积;西南小麦生产区重点推广抗条锈病、耐肥抗倒、丰产性好的品种,同时根据加工企业的需求种植酿酒、膨化等专用小麦品种;西北小麦生产区选用丰产性好、品质优、抗旱性突出、抗倒春寒、综合抗病性强的品种。
(二)播前准备
一是及时腾茬。旱茬小麦生产区要及时收获前茬,确保小麦适期播种。稻茬小麦生产区要千方百计减少迟播、特别是过迟播种的面积,水稻要开好排水沟、注意控制好很后上水时间,为小麦耕作播种创造好的墒情条件,成熟后及时收获,防止过分“养老稻”。
二是种子处理。为防控小麦纹枯病、全蚀病、茎基腐病、根腐病等病虫害和地下害虫,大力推广应用种子药剂处理特别是种子包衣技术,因地制宜、科学选药,尽可能减少“白籽”下地。对多种病虫混合重发区,要合理制定杀菌剂和杀虫剂混用配方,进行混合拌种,起到“一拌多效”的作用。
二、冬前田间管理技术
(一)肥料运筹
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,根据不同产量水平和土壤肥力水平,按照“氮肥总量控制、分期调控,磷、钾肥依据土壤丰缺适量补充”的原则合理配施肥料。
一是施足基肥。要求施足基肥,一般掌握基施氮素占全生育期总施氮量的50%—60%,磷、钾50%—100%底施,因区、因地调整。提倡增施有机肥、生物肥等,扩大缓控释肥料、专用复合肥等施用比例。
二是早补苗肥(分蘖肥)。对基本苗偏少、基肥施用不足的田块,在小麦2叶期左右及时补施苗肥。如果基种肥及苗肥均不足,在主茎3—4叶期(主茎总叶片数11叶及以下)或4—5叶期(主茎总叶片数12叶及以上)施用壮蘖肥。
(二)科学管水
因旱适时浇越冬水。黄淮、北方、西北等小麦生产区缺墒的麦田和秸秆还田、旋耕播种、土壤悬空不实的麦田,要适时浇越冬水,推广测墒补灌技术,保苗安全越冬。浇越冬水一般在11月底至12月上旬,日平均气温稳定在3—4℃、水分可及时下渗时进行,“夜冻昼消”时完成。提倡节水灌溉,禁止大水漫灌,灌水后及时划锄,松土保墒,防止地表龟裂,避免透风伤根死苗。12月初,麦田0—40厘米土层平均土壤相对含水量达到或高于70%为土壤墒情适宜,同时整地质量高、底肥充足、生长正常、群体适宜的麦田,冬前可不浇越冬水。对没有浇水条件的麦田,在每次降雨后要及时划锄保墒。
(三)防控病虫草害
一是春草秋治。根据草相、草龄、墒情等适期使用适宜药剂,重点抓好冬前化学除草,要封杀结合、以封为主,在墒情适宜时、于播后芽前进行土壤封闭化学除草。对未封闭化除或效果不好的麦田,在冬前选择冷尾暖头、日平均气温8℃以上的晴天及时喷药化除,注意安全用药,防止发生冻害和药害。
二是防治病虫害。旱地小麦和部分稻茬麦田要加强地下害虫的防治。冬前注意加强对条锈病、纹枯病、蚜虫等的监控,及时防治。
三、冬前防灾减灾技术
(一)抗旱造墒播种
黄淮、北方、西北等小麦生产区秋播时若土壤偏旱,在小麦适宜播期内,应按照“宁可适当晚播,也要造足底墒”的原则,提前造墒,做到足墒下种,确保一播全苗。对部分旱情较重、播种偏晚的地块,也可以先播种,再浇蒙头水,促进出苗,并及时划锄,破除土壤板结。
(二)晚播应变播种
旱茬与稻茬小麦超出适期后晚播,可推广“四补一促”的抗灾增产技术措施。一是选用良种,以种补晚。当播期超过适宜时期后,应选用适当早熟的高产品种。二是提高质量,以好补晚。在提高整地和播种质量上下功夫,采用精细整地、足墒下种、适当浅播、浸种催芽等措施,打好播种基础。三是增加播量,以密补晚。通常超出适期范围后,每推迟一天播种,基本苗增加0.5万左右,但亩基本苗很多也不宜超过预期穗数的80%。四是配施肥料,以肥补晚。氮、磷、钾平衡施肥,促进小麦分蘖发生与根系发育,提高分蘖成穗率。五是科学管理,促壮苗多成穗。狠抓起身期与拔节期的肥水管理,促弱转壮。
(三)壮苗防冻害
及时关注天气变化,低温来临前,对播种过早、群体过大、过旺麦田,坚持控(肥水措施)促(苗情转化)结合,采取镇压、深中耕、灌越冬水、喷施化学调节物质等技术措施,控旺转壮,提升植株抗寒性,确保小麦安全越冬。
(四)南方防渍害
长江中下游和西南小麦生产区及时清沟理墒,疏通排灌水系,防止渍害。播后如墒情不足,也应及时灌齐苗水,促进及时出苗,注意不可大水漫灌,防止烂芽、闷芽。
地址:河北省晋州市晋元路北1公里
全国服务热线:400-612-1658
传真:0311-87516003
邮箱:yongyuandejintaiyang@126.com